小苦瓜,架上爬
种植活动能促进幼儿在操作中学习、在自然中学习、在生活中学习。它为幼儿展现了自然和生活的本色,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,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。即使一株小小的苦瓜苗,在幼儿的眼里也蕴藏着奇妙的大世界。

缘起·苦瓜架
基于前期小满节气的食苦体验,我们按照孩子们的意愿种下了苦瓜苗。每天孩子们路过我们的种植地,都会去观察苦瓜苗。
“我的苦瓜苗长长了,还卷起来了,像卷头发一样。”
“它的头发有些是卷在杂草上的,还有些在木棍上。”
“苦瓜苗长得好矮啊!”
“我看到苦瓜苗是爬在架子上的。”
“我们来给苦瓜做个支架吧!”
在孩子们的观察、讨论与建议下,我们的搭建苦瓜架之旅就开始啦!





准备阶段
如何搭建架子?用什么材料搭建?搭成什么样子?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研究和探索,从搭建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,提出解决方法,尝试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01
材料初探
“用木棍...”
“用我们的水管玩具...”
“用积木...”
“白色的PVC管子”
“用树枝搭...”
孩子们在教室找来了各种材料,到底这些材料可不可行呢?他们来到地里,玩具组、积木组、木棍组、PVC管组行动起来了。





02
我的发现
几天后,孩子们惊奇的发现,玩具组、积木组和PVC水管组的苦瓜苗怎么长得不一样?
“咦?我们的苦瓜苗为什么爬不上去呢?”
“因为苦瓜苗有点重。”
“是pvc水管太滑了,所以爬不上去。”
“苦瓜苗是不是快要死了”
通过触摸感知和观察对比,发现材料粗糙利于苦瓜苗爬行,而光滑材料不利于苦瓜苗的爬行。在余叔叔的指导下,孩子们也了解到苦瓜架需要纵横交错搭建以承托苦瓜的重量。


03
设计与模型
苦瓜苗需要怎样的架子呢?孩子们探究欲望变得更加强烈,激烈地讨论着。
“搭一个长方形的....”
“搭一个三角形....”
“搭一个像盒子一样的....”
孩子们进行了分组,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表征。亲子查阅资料后,孩子们在设计出的13个样式中投票选出了最终的苦瓜架模型。




教师的思考
在准备阶段,我们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学习的方式,遵循幼儿的想法和意愿,引导幼儿亲身参与、表达、表征,发现幼儿的关注点,进行了苦瓜架的设计,并通过幼儿投票选择出苦瓜架的样式。
在这个过程中,通过倾听幼儿的声音,发现幼儿的兴趣,我们看到了在支持幼儿搭建苦瓜架的过程中,有很多学习契机。

实施阶段
01
材料初探
孩子们在材料的准备阶段遇到了问题。“怎样让苦瓜苗爬上竹竿呢?”我们问道。孩子们异口同声:“把竹竿剖开......”可是竹竿粗壮结实,怎么将它们剖开呢?
“锯开。”
“用刀切开就可以了!”
孩子们拿着竹竿来到木工坊,开始尝试。有的孩子找工具决定敲开,有的孩子决定摔开,有的三三两两决定踩开......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支持下,孩子们大胆探索、分工合作、模仿试验,竹竿终于剖开了!





02
实地搭建
材料准备好,我们终于可以进行实地搭建了,玖玖试了一下,说:“土地太干了,竹片插不进去啊!”那“怎么能让竹片插得更深呢?”
“用水湿润土地。”
“用木工坊的锤子进行敲击。”
“挖土把竹片埋在土里吧。”
孩子们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,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。最终发现用湿润土地和锤子敲击的方式,可以将竹片插进泥土里,而用泥土掩埋的方法,竹片容易倒。







在师幼合作下,横向竹片的搭建和拴绳子的环节也成功完成。
教师的思考
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,教师需要倾听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并且支持他们的决定。通过发现问题→猜测→解决问题,孩子们迁移已有生活的经验,先猜测再制定计划再积极行动的过程,是一次宝贵的经验。

展示阶段
“我回家要告诉妈妈,我们成功了,苦瓜终于可以爬上去了。”
“我也是,太开心。”
“我们去给其他小朋友分享。”
苦瓜架终于搭建成功,激动又兴奋的孩子们拿着成果照片,给弟弟妹妹讲述和展示了整个搭建的过程,分享了成功的经验。





教师的思考
成果分享的过程,是一次经验的整理,孩子们的合作、坚持、语言表达等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。
苦瓜苗已经能顺利爬上支架,在后续孩子们还有哪些精彩的发现和学习呢?更多精彩,待续......

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、合作者、引导者。苦瓜架的搭建过程中,幼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,老师通过提问、提示、材料支持等方式引导幼儿在种植探究中积极思考和反思,大胆猜想与挑战,从而获得新的经验与能力的发展。
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:“大自然、大社会都是活教材。”让幼儿在与自然直接接触中,亲身获取经验。
只有孩子亲身体验才会发现,而在解决的过程中,孩子们从中也收获了合作的幸福感、探究的收获感、成功的喜悦感!
END



东幼院子欢迎您
文字丨张恒 张秀利
编辑丨胥正霞
审核丨孙小林